Visualize the Future

如何合理构建托育机构盈利模型

 

根据目前托育机构经营现状,那到底托育机构该如何调整盈利模型,从而打破收益瓶颈呢?

——提升坪效比

众所周知,在我国任何行业只要涉及实体,“房租”永远占成本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坪效比,才是我们突破收益瓶颈的关键点。但需要注意的是:

——要真实有效地充分利用场地:

很多机构采用周中托育+周末亲子早教的方式,于是为了兼顾二者对场地、环境、装修、

布局等不同要求,分别设置两种教室,托育教室在周中上托育、亲子早教教室在周末上亲子课,这样看上去满足了托育和亲子早教各自对场地的要求,但实际上并没有充分利用校区场地提升坪效比,而是把机构一分为二,周中和周末都有空闲的教室没被利用起来。

所以无论是升级还是增加课程,场地是否可以兼容是首先要考虑的一点。

当然,在《双减政策》全国落地的前提下,增加的课程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选择“非学科”、“素质类”的课程,并且是优质课程,这就需要考验各托育机构的投资人们,在众多“优质课程”中,挑选出真正可以经受住市场考验的课程产品,可以从课程研发公司的背景、研发团队背景、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标准等进行选择,因为只有优质的课程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那结合各托育机构的情况,还应该如何具体的选择呢?

1、 与地理位置相结合:

托育机构基本以社区店为主,新增添的课程放在周末进行,所以可以适当扩大获客半径,这样原本托育覆盖不到的区域可由新增课程进行适当延展。

要充分利用“社区店”的优势,除了本身距离方便家长接送外,针对有需求的客户,可以将课程与“临时托”、“半日托”相结合,发挥托育机构优势;

2、 布局、装修方面:

新增添的课程对场地要求不要与托育布局产生矛盾,装修方面也不要产生过大的二次投入。尽量挑选一些对场地面积要求不大的课程,托育教室面积基本在60—80平米之间,这样的话还可以安装简单的活动幕帘、活动隔断等将托育教室一分为二,从五个教室变成十个教室的机构,充分利用校区面积;

3、 师资方面:

此类问题最容易被投资者忽略,但新增课程一定要有较强的“落地性”,再优质的课程仍需优质的师资来加以诠释。举个例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区采用的是统一的教材,但为什么家长仍竭尽全力地把孩子送到“重点”学校,这里教师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提供新增课程的品牌或机构要具备完善的培训体系,最好是可以将托育机构的主班老师快速培养成符合授课标准的老师,当然,如果课程提供方还可以提供专业的授课老师以收取“课时费”的方式支援校区则更加理想;

4、 延展客户群体:

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一些面对3-6岁儿童的课程,这样除了可以扩大招生年龄范围之外、在有限的地理覆盖半径内增加目标客户群体外,还可以充分发掘托育机构“老学员”的价值。一般托育机构内1.5岁至3岁的孩子所占比例极高,销售寿命往往在一年左右,而如果将年龄段延伸至3-6岁,除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获客成本”外,还可以在特定的时期,比如每年夏天3岁孩子从托育班毕业后,快速转化成3-6岁的课程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