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ize the Future

托育机构的盈利模型

2019年被誉为我国托育行业的“元年”,国家首次从政策层面下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多地也随之跟进出台相关政策。中国婴幼儿入托率仅4.3%与发达国家33.2%的平均入托率仍有较大差距,但面对如此空白的市场,托育行业发展相对于其它教育培训等机构类型,速度极慢。

由上图可见,托育机构数量与其它教培机构相比所占比例较低,而与其经营方式类似的幼儿园机构数量占所有教培机构数量的七成以上,一个0-3岁的托育机构、一个3-6岁的幼儿园机构,数量差别如此之大,当然与发展时间、市场政策等因素密不可分,尤其是疫情对民间资本投入托育市场的重大影响,但除以上客观因素外,托育本身的“盈利模式”也是“劝退”众多投资者进驻托育市场的重大原因。

众所周知,在国内经营实体最大的支出成本就是房租,再加上前期对园区的装修费用、师资投入费用、品牌加盟或者课程合作费用,以三线城市、园区面积四百平米为例,启动一家托育机构的整体费用最低也要80万以上,中高端定位的园区投资费用更是可达到二至三百万元左右。四间托育教室,每个教室15个孩子,满园状态下也只能招收60名孩子左右,年回报率在18%-23%之间,成本回收周期较长,所以,托育机构如何利用起周中放学后和周末时间就成为突破收入瓶颈、提升坪效比的关键点。

 

目前市场上的托育机构,大部分也增加了周中放学后或是周末时间段的课程产品,大多数均以“周中托育+周末亲子早教”的模式运营,优势在于无论托育还是亲子早教,面向客户群体均为0-3岁的孩子,亲子早教也可作为托育的引流,积累托育客户池,愿望很美好,但大多数效果不佳,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托育与亲子早教在机构选址方面的“矛盾”:托育选址倾向于在成熟并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社区周边,大多以社区底商为主,也有部分园区直接开到小区里面;亲子早教机构的选址则倾向于成熟的商圈,甚至直接进入商业综合体,这是和二者的经营模式不同而决定的,前者是“全日制”教学和看护,为了方便家长接送和住建办及卫健委的指导,是要远离娱乐场所而进入社区;而亲子早教的上课模式,孩子一周来一至两次,每次1小时左右,需要大量人流量来满足招生需求,所以选择入住商场等具有超大人流量的位置;

2、 布局与装修方面的矛盾:专业托育机构的教室布局及装修是要满足孩子在园区一整天的生活与学习的,所以除了针对课程种类的布局及装饰外,还要满足孩子“三餐两点”、午休、如厕等生活方面的要求;而亲子早教机构对教室的空间要求更大,因为除了孩子还要有家长进入到亲子游戏当中,除此之外,教具的选择、装修、装饰方面随着课程种类(如大动作类、感统类等)而进行特有的安排;

3、 师资方面的“矛盾”:术业有专攻,托育老师的要求是以看护为基础,而亲子早教老师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基础,而大部分机构不会再招聘第二套完整的教师团队,这就造成了师资方面的不专业。

综上所述,家长在选择托育的时候,对于0-3岁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安全性永远是第一要考虑的因素,无论从以上哪个方面,最终会选择专业的托育机构;反之,在选择亲子早教机构时,也一定会选择专业的机构,而不会“为了上早教而上”,随便选择一家托育机构来报名早教课程,所以从招生情况来看,托育与亲子早教二者并不可兼得,要么是托育做的好,周末的亲子早教招生情况不理想,要么是亲子早教做的好,托育招生情况冷冷清清。

以上情况是目前市场0-3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为什么大部分机构的盈利模型还采取托育+亲子早教的模式呢?这个和0-3岁教育机构的发展历史是分不开的,这里就不做更多的展开,简单来说,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托育品牌”都是由原来的亲子早教品牌在看到托育这个空白市场之后,新研发或者新成立的产品或品牌,“亲子早教内容”是各大公司的传统与强项,所以托育+亲子早教的模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托育机构到底应该搭配哪种或者哪几种教育产品,才能打造出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型”呢?

首先,搭配的教育产品无论从选址、装修、布局还是师资方面,均应该避免与主营业务造成过大冲突;其次,从目标客户群体的年龄分布来讲,也可以考虑扩大范围,从原来的0-3岁扩大到0-6岁,这样可以拉长盈利周期,也一定程度地降低了“获客成本”。目前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一些素质类的教育课程不仅是国家鼓励的项目,也给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来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对“素质”类人才的需求。

相信随着国家对疫情有效地防控和各大教育品牌对素质类课的大力度研发与推广,托育盈利模式的越发成熟与合理,更多的民间资本会涌入进托育市场,属于托育的春天不久就会到来!